咨询投诉
- 全国报名服务电话
- 咨询电话:139-1155-5994
- 联系老师:王老师
- 咨询电话:139-1019-9904
- 联系老师:李老师
- 办 公 室:010-62761189
- 电子邮件:pku@ceopx.cn
当前位置:首页>北京大学后EMBA中心 > 新闻中心 >
北大后E二十余位同学走进北京亦庄蓝箭航天总部
9月7日,应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领军企业蓝箭航天(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邀约,后E促进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武晓宇带领后E二十余位同学,走进北京亦庄蓝箭航天总部。
后E促进会副理事长、秘书长武晓宇
2015年以来中国商业航天政策窗口逐步放开,即将开启万亿元风口,有望诞生超级独角兽。
蓝箭航天创始人兼CEO张昌武及公司高管向后E同学介绍了运载火箭和航天产业国内外格局,并对蓝箭航天的团队和产品做了详细介绍,还特别安排同学们参观了不对外开放的公司运载火箭的核心组成部件。蓝箭航天天使投资人牛旼同时出席了此次活动并向后E同学们分享了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投资心得。
揭开神秘的面纱
太空的神秘源于未知,而火箭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最有力工具,除了送卫星以外,火箭还能把人送到太空、把人送到月球、实现星际旅行。
蓝箭航天创始人兼CEO张昌武
“火箭本身只是一个运输工具”,张昌武如是说,蓝箭航天是基于运输工具独立研制来提供发射服务的,在这个基础上,未来不仅能够发射卫星,同样也能去给空间站进行维护,并且在更长远的未来也能把人送到太空,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蓝箭航天成立于2015年,是从事运载火箭研制和运营的民营企业,是世界上第三家掌握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研制技术的商业企业(另外两家是美国的Space X和Blue Origin)。作为国内最早的民营商业火箭公司之一,蓝箭航天计划于今年十月发射“朱雀一号”运载火箭,并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未来号”卫星发射入轨。
在蓝箭航天成立之初,国家政策对民营企业进入商业航天、商业火箭领域的态度并不明朗,但行业内长期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激发了创始团队创业的想法。当时国内项目承接方都是体制内的单位,商业合作不是这些单位的工作重点,合作机会也需要排期,同时体制内单位在审批流程、管理体系和创新速度上都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为什么不自己干?”鉴于国家在航天、火箭领域并没有明令禁入,想法萌发以后,创始团队很快行动落地,此后三年间,蓝箭航天迎来快速发展。
2018年7月5日,蓝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产品战略发布会”在水立方举行。蓝箭航天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中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朱雀二号”,该款火箭为国内在研运力最大的民营运载火箭,计划于2019年完成全部地面试验,2020年首飞。同时,发布会上还公布了“朱雀二号”未来的系列化型谱及百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研发进度。
目前我国现役主流中型运载火箭普遍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推试剂有毒、价格昂贵、发射准备时间长、一次性使用等。而蓝箭航天此次在水立方发布的“朱雀二号”液体运载火箭通过优化系统架构、创新材料体系、创新制造工艺、重构动力系统、实现无塔架自动化发射等一系列创新,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了环保、经济、快速响应、可复用、可量产等多种优势。
站上风口
为什么最近几年民营企业开始能够做火箭?这是行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结果。
从人类进入太空的角度,火箭跟国防一直是息息相关的。以美国为例,为了突破力量增长的瓶颈,在过去十多年里,美国把进入太空的能力、造火箭的能力,全面从美国的国家队,向私营企业进行了一轮的转移。
这个转移的背后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过去,只有波音这类军火巨头在做火箭,但是由于美国国家队做的火箭都太贵了,美国的政府就想“怎么样能让火箭或者说进入太空的成本能变得便宜一些?”答案就是私有化、市场化,所以国家技术逐渐从军工巨头向私营企业转移,SpaceX、Blue Origin、以及若干的中小型的火箭公司经过15年的时间,这些私营企业掌握的制造火箭以及进入太空的能力已经超过了美国国家队。
后E企业家在蓝箭航天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进入太空发展商业,还是布局国防,火箭是根本性的工具,从来都是一个核心的基础设施。美国在这十五年间,空前加强了他们进入太空的能力,这个能力不仅具有商业意义,对于美国的整个国防实力、太空安全而言,都是非常重大的基础设施的保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两年里美国出台了新的太空法案,也有新的国防力量在部署,美国已经从传统意义的地面之间的对抗,全面向太空转移。
中国国内也在希望通过民营企业进入激发整个军工领域的活力,全面提升国防能力。军民融合就是这样的考虑,但事实上该领域一直缺少强有力的支撑,也缺乏一些成功案例,大多数融合都是从一些比较微观的层面、分系统层面来做。
蓝箭航天的成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太空领域去实践军民融合,因此蓝箭航天很快得到了主管机关的巨大支持。
抢占机遇
在天使轮融资的时候天使投资人牛旼加入进来,他的加入对蓝箭航天至关重要——在天使投资之后,他深入商业航天领域为被投企业寻找上下游机会,相较投资人角色,他更倾向于把自己当做企业的联合创始人。
在牛旼看来,商业航天,光有航天是不够的,它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最重要的是商业,怎么解读它是一个商业的问题,就是最终谁为航天的成本买单,谁在产业链的最下游,如果这个产业链的最下游还是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话,就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商业航天了。其次,到底从哪个领域去切入,导航、遥感、通信,也包括部分科研,民营企业一定要以低成本和低门槛迅速切入,而且能够实现商业闭环。无论实现怎样的商业模式创新,商业航天的侧重点首先是航天技术,这是一件有门槛的事情。
“门槛”,这一点正是蓝箭航天的底气。从军工体系出来创业的人比比皆是,但至今未形成气候,原因是看全系统能力,而不是分系统能力。而做全系统的能力,蓝箭是第一家,背后是极难的技术门槛。
在蓝箭航天成立的三年半时间里,企业反复被问到两个重大问题:第一就是能不能干活,第二是凭什么能干。
第一个问题,蓝箭航天凭借火箭发射的表现已经回答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则是,蓝箭航天团队是来源于国家的专业行业的院所,公司到现在已经有将近230人,其中80%都是工程师,这些工程师都是原来国家航天科技领域从事运算、组件、总体研制,还有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的这样一些非常顶尖的工程师。整个体系搭建起来以后,蓝箭航天禁得起所有评价,包括火箭在内很多东西都可以做。
在拥有技术门槛之外,蓝箭航天更是走出技术思维。
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蓝箭航天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大原因在于是按照一家企业在做,而不是立足于研制一个产品来做。如果立足研制一个产品,就成了闭门造车,但相反,蓝箭航天建立起一套能力体系,足够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风险,这个能力它的落脚点不仅在研制产品上,更在于一个非常完完善的分工,以及社会合作关系的基础之上。
张昌武说,“蓝箭航天作为国内商业航天商业火箭领域的一个创业企业,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不仅能够把中国商业火箭的‘火’点起来,更希望吸引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维度的朋友关注。”
他希望将来能有更多各行各业的人能和航天结合,“因为航天现在最需要的是开放式创新,是融合我们自己做的产品以外,还可以衍生出大量的周边产业,而这样的一些产业是我们将来希望跟合作伙伴一起去定义,一起去开发、一起去抢占的大的机遇。”
文章相关课程:
查看简章:北大后EMBA商业领袖项目
电话咨询:13911249815 李老师